您好,我是阿展。9月,我們剛剛完成了生態登山學校第16期輔導員期末攀登的課程帶領。一共有23位夥伴與我們一起走過了這一條回家的路,一條走回自心的路。胡德夫曾經唱著泰戈爾的詩:「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回到最接近自己的地方」。野地,就是這樣的一個路程,為了回到最接近自己的地方,自心的家。不論是帶領亞成鳥或輔導員,野地從來不是我們要去征服的他者,卻是我們竭力希望找回的一條回家的路,在這些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再次安頓自己、相信自己、再次看見自己本具的能力與美麗~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 共同創辦人 連志展
16年來,我們持續為培訓野地教育帶領者默默努力

這個月我們剛剛完成了第16期的野地教育輔導員培訓課程的結訓攀登課程,以12天的時間,我們帶領了這次的學員從宜蘭的四季部落出發,途經泰雅南澳群的比亞毫舊社,抵達南湖大山。在這趟12天的野地課程之中,我們不僅回顧與實證了這半年來培訓課程的各項主題,實際理解與體驗野地教育的教育哲學與帶領方法,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一趟真實的野地學習歷程,帶領學員親自看見「改變」有可能發生的真實可能,以及推動的力量。

野地教育的核心,除了野地之外,就是帶領者了。16年來,我們不斷去理解與累積一位野地教育帶領者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如何在野地做好風險管理的硬實力,以及如何讓改變有機會發生的軟實力,只能說,這是一條辛苦而漫長的路途。一位合格的登山嚮導,或許具備在野地確保安全的硬實力,但卻不見得能夠創造出足夠的條件,讓改變得以發生。一位合格的教師,或許充滿教育熱忱也可以理解學生的需求,但卻不知道如何安全與順利地運用野地的過程來創造合適的學習過程。

創造與執行培訓的過程,總是耗費了鉅量的資源,16年來,每次總是不計代價的投入可以投入的時間、心力、經驗、智慧、人力、經費...我們只是憑著一股堅持,期待在這塊土地上,可以持續生長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教育者,持續地運用森林裡的泥土、雨水、火、風以及身處的空間,再加上自己的心,走進這一條帶領自新回家的路,帶領更多的人或更多的孩子們,去發現與相信,自己原本就擁有的的美好,與力量。

我願意定期定額贊助野地教育帶領者培訓, 支持課程永續發展無後顧之憂

愛的溯源,10/13 邀請一起追尋景美溪的生命之源
野地離我們有多遠呢?即使在繁華的城市,也和溪流交織著,這次的一日課程想帶著大家從認識自己附近的溪~景美溪的源頭開始進入野地。

你是否有注意過生活周遭的水線呢?不論是被水泥護堤包夾,被柏油加蓋的水道,360度圍繞著pvc塑膠的水管,抑或是向上游望去,被埋沒在兩山中間低處的溪谷。它們皆乘載著生命必須之要-水。

然而在被人為加工的水道中,漂浮的魚屍,家庭汙水的氣味,以及佈滿水底的生物膜並不容易讓人們感受到其是充滿生命的以及潔淨且輕盈的。
於是我們想邀請您一起跟著水道走走,看看它在被加入家庭汙水,水泥施作之間的變化。甚至我們去看看他還是溪谷的樣子,直至最後的源頭。
回望過去,我們不也是在不斷的添加與遇見下,自己不斷沖蝕深入,最後成為我們現在的樣子呢?

這不是一般的溯溪活動,而是一起從身邊看似熟悉的河水開始,透過河水源頭的追溯,我們也試著去追溯自己的源頭,一個連結自己、連結身邊的人、連結土地與歷史的追溯嘗試。

課程日期:2024,10.13
課程地點:景美溪源頭之藤寮坑溪,新北市石碇區
集合時間&地點|0800 捷運木柵動物園站
解散時間&地點|1900 捷運木柵動物園站
活動費用|1250(不含交通,如果參加者無法共乘則需另行包車前往費用均攤)

我要報名10/13藤寮坑溪愛的溯源課程
9/28 TWEA野地教育論壇&工作坊,歡迎網路或現場報名參加!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野地教育在台灣的實際發展,並創造相關領域工作者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更多交流與滋養,我們第一次嘗試規劃並舉辦這次的論壇與工作坊,包括早上與社工師、學校教師、野地教育帶領者的主題論壇交流,以及下午的亞成鳥青少年野地教育計畫與輔導員培訓計畫的分享交流,我們邀請了許多同時具備熱情與專業的講者與大家分享,分享會也會帶領參與者身歷其境感受野地教育的魅力~

論壇ㄧ 09:10-10:10 野地教育融合社工實務:助益與反思

在社工專業上,如何結合野地教育的實務挑戰與對策,以及對個案與社會工作的創造什麼助益與個人與專業上的反思?

與談人:
陳貞秀(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秘書長)
講者:
羅莉婷(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社工師、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社會工作二年制在職專班 兼任講師)
李旻融(宜蘭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師)

論壇二 10:15-11:15 公私學校視角野地教育:應用與前瞻

一般學校分別包括公立與私立學校,如何理解與運用野地作為教育的場域?具體的案例分享,以及面對的挑戰、策略與前景?

與談人:
廖宏哲(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理事、關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台新金控不動產副總)
講者:
古國駿(台北市私立靜心高級中學探索體驗中心探索體驗教師)
黃馨慧(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體育科教師及戶外教育增能及共備社群發起人、戶外及海洋風險管理初階講師、QPE休閒性運動課程研發教師)

論壇三 11:20-12:20 野地教育帶領者的滋養:挑戰與展望

身為一位野地教育第一線的帶領者,如何滋養自己的能力與能量?帶領過程中面對的挑戰有哪些?面對的策略?對於未來的期許與看見?

與談人:
黃仲甫(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常務理事、曾任台灣暗空協會副秘書長、紐西蘭麥肯錫暗空保留區戶外冒險嚮導)
講者:
高曉珊(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亞成鳥計畫專案統籌、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班)
陳冠儒(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第16期輔導員培訓課程專案統籌)

【下午場一】2024亞成鳥分享會  14:00-16:00
亞成鳥計畫以國內青少年安置與輔導機構內的弱勢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包括保護管束機構、中途之家、社區服務機構、學校輔導室等。帶領青少年走入遠離文明的山區,跨越原有的舒適圈,從團隊中學習互助合作與戶外的技能,重建孩子與成人世界的正向關係,並將正向經驗引導到對自我的認同。今年我們與7個青少年單位共60位少年,經歷了1380公里的野地探險,與您分享他們的故事!

【下午場二】2024野地教育輔導員分享會 16:00-17:30
為期半年的野地教育帶領者培訓歷程,包括最後12天四季到南湖的野地課程,與您分享成為一位野地教育帶領者經歷的學習歷程,以及視野的改變。


我願意定期定額贊助,支持野地教育論壇工作坊持續舉辦
台北辦公室遷移至宜蘭野地教育基地
為了更接近山,為了讓課程獲得更好的準備與進行,也為了讓所募得的經費可以做更好的運用,TWEA在台北的辦公室從九月開始已經搬遷至位於宜蘭三星鄉的野地教育基地!

宜蘭野地教育基地就位於中央山脈尾稜末端的水稻田旁,南北剛好被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所環抱,不僅環境優美,也是每年暑假亞成鳥梯隊出發前好好吃飯、準備打包與出發的基地。從現在開始,生態登山學校的課程將會轉移到這座位於入山出入口的宜蘭基地進行,也歡迎大家有空過來一起參與課程或喝茶走走哦!

我願意捐款贊助,支持讓山成為一所學校可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