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阿展。老師與助人工作者,是二種很重要的工作,因為他們都致力於讓人們可以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過得更好。要成為一位好的老師與好的助人工作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成為在野地裡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可以想像絕對是一件更大的挑戰。還好,我們不怕挑戰,因為我們熱愛這個可以利益別人的工作,而且我們受到來自許多人的大力與默默的支持著。如果你跟我們一樣看重這件事情,歡迎成為我們的支持者、參與者、志工、輔導員,或是工作人員。一同走過這條充滿熱情也充滿挑戰,野地教育的漫漫長路。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 共同創辦人 連志展
招募工作夥伴,成為在野地的助人工作者~
野地,並不會自己說話。

甚至,許多時候就算我們進到了野地之中,有的人都還會故意把耳朵摀住,刻意不想聽見新的聲音,這時候,我們需要有人有耐心的,溫柔的,讓這些摀住耳朵的手願意輕輕地放鬆放下,才能聽見從森林裡,從溪水中,從自己的心裡,所傳出來的聲音。

是的,我們的工作就是溫柔的去幫助更多的人們與孩子,讓他們的手願意輕輕的放下,不再摀住耳朵。聽起來很簡單的動作,但其實在讓這些手能夠離開耳朵之前,我們已經做了許多許多的準備工作。我們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先讓自己的手也可以離開自己的耳朵,我們不僅要練習聽見美妙的聲音,也要練習聽見風險的聲音,然後,還要練習怎麼樣讓別人的手可以跟自己的一樣,慢慢地放下,最後,讓人們的耳朵可以越來越清晰的,聽見這些從野地自心所傳來的聲音。這是一位TWEA野地教育帶領者希望完成,也非常樂在其中的助人工作。

如果你願意把這件事情當成你願意投入熱情的工作,歡迎加入我們野地助人工作者團隊~TWEA。

我要申請課程專員,一起工作!
把野地教育帶入體制內教育,是重要的漫漫長路!
在TWEA野地教育論壇第二場,邀請了來自基隆女中的黃馨慧老師以及私立靜心中學的古國駿老師分享他們在體制內教育現場推動野地教育的實務經驗,尤其是在公立的學校內,有老師願意去推動野地教育,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意志。

在馨慧老師推動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能夠取得學校主管的支持,然後還要先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同伴,一起依據教育部課綱與課程計劃,擬定具體可行的課程方案,然後還要寫計劃申請經費。最後馨慧老師選擇以多元選修的課程來執行野地教育方案,先從基隆女中校園內的環境開始,再慢慢擴展到校外環境。整個過程可說是相當的務實與漸進,而這樣的循序漸進,也是課程得以順利在體制內學校被執行的重要關鍵。也可以說,「溝通」與「人和」是在體制內推動野地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唯有先取得包括校長、主任、教師夥伴、社區、家長與學生等各方面的支持與理解,才有可能順利地展開不一樣的課程。

例如馨慧老師就曾經在校園內周邊進行攀樹課程,卻因當地居民不是很了解攀樹活動,而大驚失色的責備老師讓學生處於危險之中,後來也是透過耐心的溝通解說,才讓社區居民可以理解與接受。所以許多看似與野地教育無關的因素,其實都深深地影響了野地教育能否順利進入體制內學校的機會。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讚賞與學習。

至於私立的靜心中學,狀況相比公立學校來的單純許多,在學校既定政策與校長的支持之下,靜心中學就如同目前許多其他私立學校一樣,將戶外教育視為學校重要的特色之一,也是引導該校學生重要的課程之一。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每學期都安排至少一次的戶外教育課程,包括童軍、繩索、自然觀察、野炊等不同面向,最後以12年級的四天三夜大霸尖山作為結束。

從靜心中學國駿老師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的私立學校越來越重視野地教育對於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也因此而帶來家長對於學校的正面評價,這樣的過程,讓野地教育與私立學校、學生家長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而讓野地教育課程可以在私立學校當中日漸茁壯,產生更多的影響力。當然,這一過程的發生,必須建立在學校的全力支持,包括經費上、場地與硬體上、課程教師的聘任等各個面向,在確保了課程品質與風險管控之後,才能對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消除擔心與顧慮,進而才能在課程之後,看見孩子在野地教育課程中獲得的正向改變,而讓學生家長與學校更加支持野地教育的重要性。

就如同這一場的主持與談人,常務理事廖啟宏所說,他身為一位金融界的主管,當他在招募人員與建立團隊的時候,除了該領域的專業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能力」與「特質」,所謂的「能力」則指的是是包括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而通常到最後階段或關鍵時刻,每個人的專業能力通常都差異不大了,關鍵就會落在個人的「能力」與「特質」的差異了。而重點的重點則是,這些關鍵的「能力」與「特質」,通常不是從一般的學校課程可以學到,卻反而必須在類似野地教育這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驗與獲得。

因此,雖然野地教育在體制內教育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但是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更好的未來,我們一起在做的事情,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贊助我要野地教育論壇與理念推廣